针对这类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体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生态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方法来控制。首先通过不对称纤维过滤设备、光催化除藻设备和湖泊推流系统,除去湖泊水体中浮游藻类,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抑制湖泊浮游藻类的生长,必须保证浅水区清澈见底,其中浅水区要做到清澈见底,创造水生植被恢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恢复湖泊的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沿湖泊浅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不仅具有美化人工湖的功效,还能增加了人工湖的生物多样性,建立复杂而稳定的生物链,又减少了水体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从生态上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同时沉水植物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金鱼藻、狐尾藻、苦草等就属于这类沉水植物。在湖心及周边设置4--10个生物浮岛,增加湖泊的景观效果,消减湖泊水体中N、P等营养盐,通过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恢复湖泊洁净好氧生态系统,保持湖泊清澈、碧绿的景观效果。
优势
无需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占用河道面积小(每台仅占4.8m2),比人工湿地法可节省土地基建费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无需人工操作、护理,系统可长期保持稳定运行,节省维护管理费用;
不使用,避免化学修复形成的“二次污染”;
见效快,充分提高水体溶氧量,增强水体自净作用,短期内(30d~50d)即可改善水体透明度;
美化河道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去除重金属、氮磷营养盐能力,重建河道完整生物链,维持河道水体生态平衡;
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河道修复成本在300万~350万元/km,修复治理完成后河道基本清澈见底,河水可以游泳。
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体
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是科学的,但也是复杂的。简单的说,就是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对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能相辅相成, 使整个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稳定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体,就是模拟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比例。水生植物就是景观水体当中的生产者,水生动物就是景观水体当中的消费者,微生物就是分解者。在实际运用当中,会结合项目本身需求,辅助搭配一些物理技术,以求更好的进行景观水处理。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会涉及到很多学科,像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水域生态学、水产养殖学等等重点学科,如何科学得将各学科运用到景观水处理当中,已成为景观水处理设计规划师的参照标准。
运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大小面积水体都可以运用,系统稳定,无需更换,耗电量低,长期保持清澈,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十八大建设生态家园的精神;缺点是工程复杂,技术性强,难度较高,需要专业队伍来打造。
后期操作
循环过滤法:过滤装置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器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养护管理,景观水体中出现的藻类具有粘性,会造成设备的堵塞,需定期进行反冲洗。过滤出的垃圾需要清理,一般需要人工操作。
化学药剂法:投放化学药剂后,池内生成很多沉淀下沉,需经常清理池底。
跌水曝气法:曝气装置较易操作,但因该法对水体藻类与悬浮污染物无明显控制作用,需要专职人员对水面藻类进行打捞清理,操作较为繁复,同时需定期对水体进行更换,才可保持水质清洁,此法在运行阶段操作较为繁复,将消耗大量人力与财力。
气浮生化法:气浮产生的浮渣是高浓度垃圾(把水体污染物直接提取出来),虽然可以全自动化控制,按理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现状都是直接冲入污水管,实际上是一种污染转移,给城市污水处理厂增添负荷。
生态系统净化法:设备运行可依靠微电脑控制箱操作,小巧简单,设置完成后无需人管理。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转化分解为氮气、水、二氧化碳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