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猪.马.羊革
皮革的类型不同,其特点和用途也各不相同。例如牛皮革面细,强度高,适宜制作皮鞋;羊皮革轻,薄而软,是皮革服装的理想面料;猪皮革的透气、透水汽性能较好。猪革:革表面的毛孔圆而粗大,较倾斜的伸入革内。毛孔的排列为三根一组,革面呈现许多小三角形的图案
牛革:黄牛革和水牛革都称为牛革,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别。黄牛革表面的毛孔呈圆形,较直地伸入革内,毛孔紧密而均匀,排列不规则,好像满天星斗。水牛革表面的毛孔比黄牛革粗大,毛孔数较黄牛革稀少,革质较松弛,不如黄牛革细致丰满。
马革:革表面的毛也呈椭圆形,比黄牛革毛孔稍大,排列较有规规律。
羊革:革粒面的毛孔扁圆,毛孔清楚,几根组成一组,排列呈鱼鳞状。
制革业不是高污染行业
这种认识的影响面很广,除了媒体的负面报道外,“想当然”的传统观念是形成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偏见和厌恶主要出于对制革行业污染的忧虑和制革厂脏、臭、累的成见。尤其是“臭”,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古谚,除了说明制革行业是个技术行当,需要聪明和智慧外,也映射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皮革就有“臭”的思维定势。
过去几十年里制革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确实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但其污染排放量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0.47%,而皮革总产值却占全国工业的2%,出口创汇额占全国的4%,从这个意义上讲,以0.47%的环境代价换取2%——4%的社会收益,说明皮革污染并不比别的行业更严重,在轻工行业中排在造纸和食品之后,居第三位,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处“百业之首”地位。
关于制革厂的环境卫生或脏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况。无须回避,在制革历史上,工作环境确实曾经是不雅的,地面脏乱,车间有臭味,但这种现象在制革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观,投资规模在数千万元以上的中型制革厂和进入现代管理程序的制革企业已基本不存在脏臭的现象。再说,臭味与有毒害不可画等号,有香味的东西不一定对人体没有毒害,如有机溶剂——香蕉水,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但却对身体有极大的毒害。皮革厂臭味何来,主要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解出氨气的味道。氨基酸分解后虽臭,但对人体毒害甚微,与有香味的香蕉水不可等同对待。百年以来,全世界制革行业从来没有职业病,就是皮革厂的生产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明证。
制革业不是消耗产业
笔者认为,任何加工制造业均要消耗资源,关键是消耗哪类资源。世界上的天然资源分两种:一次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如钢铁、煤矿、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其原料就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而粮食、棉花、油料、牲畜则属于可再生资源。地球上一次性资源终有会枯竭,按照开采速度煤炭仅够开采200年至250年,而石油再有40年至50年将会枯竭,那时候再没有石化工业和煤炭化工,再没有看到的塑料和化纤,街上也没有燃油汽车。因此人类才以种种措施限制一次性资源的消耗。
制革工业与面粉厂、碾米厂、罐头厂、食品厂一样,消耗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资源——生物资源,只要人类还吃肉、喝牛奶,还养猪、养牛、养羊,制革原料就有源源不断地供给,它永远不会给地球造成资源枯竭,只能随着这种资源的合理消耗,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和提升。
随着科学的发展,合成革的性能虽然会愈来愈接近天然皮革,但永远不能达到天然皮革的指标。其原因在于皮革的性质来自于生命科学。动物皮是生命体的一部分,生命科学的深邃和奥妙不是一般物理和化学能够模仿的,人们可以合成牛胰岛素,但不能合成公牛、母牛和山羊。另外,皮革制品对于使用者来说还具有特殊的心理价值,即炫耀性和自慰性,这就和戴着铜制的戒指和黄金打造的戒指心里感受是一样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皮革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而不可能走向衰落,因此说皮革工业是“日不落产业”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