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门窗显著的特征是复杂的榫卯结构,尤其是花窗、格子窗,多根据图案结构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榫卯连接,如平压榫、斜插榫、对角榫、夹角榫、委角榫,单插榫、双插榫、串线榫等等。如早期矩形窗格子就多采用串线榫,冰片纹窗格子就只能采用斜插榫。这种榫卯工艺较之整体镂雕的窗格子具有省工省料,且不易变形和强度提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
槛窗一般用于面向厅院、天井的一侧,与屋门平行相连,上抵梁枋,下接砖砌或木质的槛墙。有固定的,也有可以推启或转开的多种做法,工艺特点却大体一致,即由两侧边梃,上下四抹头,抹头之间的绦环板和格心组成。但各地叫法上略有区别,如边梃与上下抹头合称边框或框档。
其实,榫卯结构是木制工艺原始的连接方式,也比较容易被联想发明。因为,早期人类重要的原始行为之一就是手持棍棒的狩猎活动,棍棒就是手臂的延伸,握的方式即榫卯的原理。所以,在金属制品尚未广泛发明应用的时代,这种榫卯结构几乎是当时的人们能够想象到的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但随着文明进程,其又被赋予了哲学的内涵。于是,榫为阳,卯为阴,符合了道家阴阳合和与对立统一的两分法;榫为君,卯为臣,榫为雄,卯为雌,符合了儒家君臣、男女的伦理道德观念。再从实用工艺的演进出发,这种工艺,即可看作其后所有具有“子母口”特性的现代工艺的滥觞。
中国古典门窗、传统榫卯结构木窗、古典镂空花格子、中式复古门窗等、与古典家具相同,古典门窗也非常注重线脚的运用,尤其明式隔扇和槛窗的边梃、抹头,多采用“一柱香”、菱形或半圆的装饰线。这种脚线的普遍应用,似直接依赖于锻钢异型刨子的发明和推广。这样,从镂雕刻画的点,到边梃、抹头的线,到整扇门窗的面;从窗格子、绦环板精巧的个体,到整扇门窗的局部,再到每套房间的连接直至整个庭院以及内外陈设,就构成整体和谐的古典美。